【资料图】
图为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看望王奶奶。 本报记者 郭莉萍 摄
□本报记者 郭莉萍
“王奶奶,在家吗?我们来看您了。”5月14日上午,家住运河桥联合宿舍2号楼的王风淑家再次响起熟悉的敲门声,老人边应门边起身走向门口,开门看是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,笑容瞬间漾满脸庞,“你们总来看我,陪我说话,真是辛苦了。”说话间,王奶奶赶紧招呼大家坐下,志愿者们和往常一样陪王奶奶有说有笑地拉起了家常。
王风淑今年已经94岁,独居,因腿脚不好下楼不便,大部分时间一人在家。社区在了解王奶奶的情况后,经常安排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上门看望,让她真切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。运河桥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,社区具有“两多一旧”的特点,即老人多、院落多、楼栋旧。其中7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占常住居民的比例高达75%,如何让老人“老有所依”、安享晚年,一直是运河桥社区治理的工作重点,也是难点。
近年来,为了满足辖区老年人在精神慰藉、情感支持、社区融入、服务社会等方面的需求,运河桥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,以党组织为核心,对三十栋楼院实行网格化管理,以红色管家、红色联盟、红色物业、红色社区社会组织、红色志愿服务为依托,积极探索新时代为老服务的新方法、新途径,形成了“桥之帮、桥之乐、桥之安、桥之享”四项特色服务,架起党群的连心桥。社区通过多次与老人“面对面的服务,心与心的交流”,将关怀送到老人家门口,特别是为高龄独居老人打通为老服务的“神经末梢”。
虽然是寻常的上门陪伴,但志愿者们每次上门前着实做足了功课。王风淑奶奶退休前是酱油厂工人,社区党委书记刘亚娟在细致掌握情况后,就王奶奶感兴趣的话题和她聊天,当提到很多人家餐桌上的珍极酱油时,老人满眼是光,激动地说:“对……对,这就是我们厂!”在愉快的陪伴中,眨眼时间已近中午,王奶奶依依不舍地目送志愿者下楼,志愿者叮嘱王奶奶注意身体,若需要帮忙可随时联系社区。“比起物质上的帮助,更多老年人需要的是实际的陪伴和精神关怀。”运河桥社区党委书记刘亚娟说。在运河桥社区,为了让老年人“老有所依”,社区积极调动多方资源,共同助力居家养老服务,通过“桥之帮”服务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。社区通过走访调查,掌握社区失能、独居、空巢老人的情况和需求,成功对接石家庄市好榜样志愿者服务中心、河北省爱心公益协会,提供一对一差异化志愿服务,如助浴、按摩、健康监测、认证、聊天谈心等。
“住在运河桥,不只是精神上多一份慰藉,社区是实打实帮我们老人解决问题,让我们住得安心。”采访时,运河桥小区10号楼的李大爷告诉记者,今年2月份,他发现自家单元楼的楼梯扶手坏了,很多老年人上楼时不方便,于是将情况反映给了社区居委会。为了迅速帮老人排忧解难,次日一早刚上班,运河桥社区党委便召集红色物业进行商讨,最终决定对社区楼栋楼梯扶手进行检修更换,有效解决老人出行安全的问题。“‘桥之安’就是让老年人居住要安心,我们除了定期检查更换基础设施外,社区还通过常态化开展安全巡查,联合石家庄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志愿服务队,定期开展普法教育、消防安全等宣讲活动,守护社区平安。”刘亚娟说。
为了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,社区“桥之乐”服务,利用各种节庆假日策划组织活动,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,让老年人老有所乐。“我们社区经常有活动,像之前举办过的手工制作扭扭棒花、浓浓墨香添年味、庆元宵活动等,都很受老人欢迎。”社区王阿姨笑着对记者说,通过活动不仅锻炼了头脑和手脚,走出家门和邻里在一起坐坐,融入社区、愉悦身心,精神上也很满足。
此外,社区“桥共享”服务,还积极整合辖区各方面资源,为居民群众提供生活暖心服务。辖区卫生服务中心、中诺口腔医院、家外家养老公寓等定期为社区老人提供免费体检、义诊、健康科普等,深受大家欢迎。运河桥小区18号楼的薛师傅说,“我这头发就是前不久社区组织义务理发时剪的,理发师们不仅服务耐心,技术也好,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民服务,社区真是贴心!”
“幸福桥”助老品牌的打造,扩展了社区助老服务队伍,弥补了社区养老服务短板,通过提供个性化及普惠性助老服务,满足了社区老人生活和精神需求,提升了社区养老服务质量,提高了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。运河桥社区党委将继续坚持党群连心,为打造幸福运河桥,守护最美夕阳红持续发力。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非服装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